耳朵上长痘痘,确实是一件很烦人又尴尬的事情,这和我们脸上、背上长痘痘的原理类似,都是毛囊或皮脂腺发炎了,耳朵的结构比较特殊,所以长痘痘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也有一些特别之处。
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耳朵长痘痘的常见原因、类型以及该怎么办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耳朵长痘痘的常见原因
耳朵的皮肤,尤其是耳廓和外耳道,布满了毛囊和皮脂腺,这些是痘痘的“生产基地”,当这些地方出现问题时,痘痘就找上门了。
毛囊炎(最常见)
这是耳朵长“痘”最常见的原因,它和脸上的痤疮不完全一样,更像是一种细菌(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)感染。
- 原因:
- 细菌感染:皮肤表面的细菌(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)钻进了毛囊,引发炎症。
- 物理刺激:用不干净的手指、指甲、棉花棒、发夹等去掏耳朵,容易划伤娇嫩的耳道皮肤,给细菌可乘之机。
- 毛囊堵塞:毛囊口被死皮细胞、油脂或污垢堵塞,形成粉刺,继发感染后就成了痘痘。
- 潮湿环境:出汗多、游泳后耳朵里潮湿,容易滋生细菌。
痤疮(青春痘)
耳朵上的皮脂腺分布也很密集,如果皮脂分泌旺盛,加上毛孔堵塞,同样会形成典型的痤疮。
- 原因:
- 激素波动:青春期、经期、压力大或某些疾病导致的激素水平变化,会刺激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。
- 油脂分泌旺盛:天生油性皮肤的人更容易出现。
- 不当护肤:使用过于油腻的护发产品(如发蜡、发胶)不小心沾到耳朵上,或者清洁不彻底,都会堵塞毛孔。
疖子/痈
这是一种更严重的、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深部皮肤炎症,通常是单个但更大、更痛的“硬疙瘩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原因:
- 细菌感染:同样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,但炎症范围更深、更广。
- 免疫力下降: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时,更容易发生严重的感染。
- 反复挤压:把小痘痘挤成大疖子。
接触性皮炎
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痘痘”,但过敏或刺激反应会导致耳朵红肿、起小丘疹,看起来像痘痘。
- 原因:
- 过敏:对金属耳环(尤其是镍)、新戴的耳机耳套、洗发水、护发素等过敏。
- 刺激:使用了刺激性强的护肤品,或者耳朵周围清洁过度。
睡姿压迫
长期侧睡,如果枕头不干净或者压迫耳朵,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,也可能刺激毛囊,引发痘痘。
不同类型痘痘的特点
| 类型 | 主要特点 | 疼痛感 | 常见位置 |
|---|---|---|---|
| 毛囊炎 | 红色丘疹,顶端可能有白色脓头,周围有红晕。 | 中度疼痛 | 耳廓、耳垂、耳道口 |
| 痤疮 | 白头粉刺、黑头粉刺、炎性丘疹、脓疱。 | 可能有轻微压痛 | 耳廓后方、耳垂 |
| 疖子 | 又红又肿的硬结,范围较大,中心化脓后形成黄白色脓栓,疼痛剧烈。 | 剧烈跳痛 | 耳廓、耳垂 |
| 接触性皮炎 | 成片的红斑、小丘疹,可能伴有瘙痒,边界不清。 | 瘙痒为主 | 接触过敏物的部位,如耳垂戴耳环处 |
长了痘痘怎么办?(处理方法)
核心原则:保持清洁,避免刺激,切勿乱挤!
日常护理
- 温和清洁:每天用温和的洗面奶或清水清洗耳朵周围,但不要用棉签或指甲深入耳道内部掏,这反而会带入细菌或损伤皮肤。
- 保持干燥:洗头、洗澡后,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耳朵,如果经常出汗,可以用纸巾吸干。
- 避免刺激:暂时停戴耳环,尤其是金属材质的,选择非刺激性的洗护用品,并注意不要流到耳朵里。
- 勤换枕套:枕套上会积累油脂、细菌和死皮,建议每周至少更换1-2次。
针对不同情况的处理
-
对于轻微的、刚冒头的痘痘: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- 可以用温热的湿毛巾敷在痘痘上,每次10-15分钟,每天2-3次,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,帮助痘痘“成熟”或消退。
- 可以使用含有过氧化苯甲酰或茶树精油(需稀释)的局部点涂产品,帮助杀菌消炎。
-
对于有脓头的痘痘/毛囊炎:
- 千万不要自己用手挤! 耳朵的血管和面部静脉有连接,挤压可能导致细菌进入血液,引发颅内感染(虽然罕见但极其危险)。
- 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抗生素药膏,如莫匹罗星软膏(百多邦)或夫西地酸乳膏。
-
对于又红又肿、疼痛剧烈的疖子:
- 必须去看医生! 医生可能会开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来控制感染,在脓液成熟后,医生会进行专业的切开引流,这是最安全有效的处理方式。
何时应该去看医生?
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请不要犹豫,立即就医:
- 痘痘非常疼痛,范围大,或者感觉跳动。
- 痘痘周围出现红线,或者有扩散的迹象。
- 伴有发烧。
- 自己处理几天后,痘痘没有好转反而加重。
- 反复在同一位置长痘。
耳朵长痘痘,大多是毛囊炎或痤疮,根源在于细菌感染、毛孔堵塞或物理刺激,处理的关键在于保持清洁、耐心等待、切勿手贱挤压,对于大多数小痘痘,通过日常护理可以自愈,但如果情况严重,一定要及时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,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。

暂无评论,1人围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