盗汗的定义
明确一下“盗汗”的定义,它指的是在夜间睡眠时不自觉地出汗,醒来时发现汗水浸湿了衣物或床单,与运动或炎热天气下的正常出汗不同,盗汗通常与环境温度无关,且可能伴有发冷的感觉。
盗汗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:
感染性疾病(最常见的原因之一)
这是导致盗汗,尤其是持续性盗汗的一个重要原因,身体为了对抗感染,会通过升高体温(发烧)来“烧死”病菌,这个过程会大量出汗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结核病:这是最经典、也最需要警惕的导致盗汗的疾病,除了盗汗,通常还会伴有长期低热、咳嗽、咳痰、体重减轻、乏力等症状,过去人们常说的“肺痨”就指这个。
- 其他细菌感染:如心内膜炎(心脏内壁的感染)、骨髓炎(骨骼感染)、脓肿等。
- 病毒感染:如艾滋病病毒,在急性感染期或后期都可能引起严重的盗汗。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导致。
- 真菌感染:如组织胞浆菌病等。
恶性肿瘤(特别是淋巴瘤)
某些癌症是盗汗的另一个重要信号,尤其是淋巴瘤(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)。
- 典型症状:盗汗通常是“阵发性”的,像潮水一样突然涌来,然后退去,常伴有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、持续发烧(尤其是夜间)、全身瘙痒,这组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“B症状”,是淋巴瘤的典型表现。
- 其他癌症:晚期癌症患者,由于肿瘤热或身体消耗,也可能出现盗汗。
内分泌和激素问题
身体的激素失调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,导致出汗。
- 更年期:这是女性盗汗最常见的原因,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,导致体温调节紊乱,出现潮热和盗汗,常常在夜间醒来时大汗淋漓。
- 甲状腺功能亢进(甲亢):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,会使新陈代谢加快,产热增多,导致怕热、多汗、心慌、手抖、体重减轻、食欲亢进等。
- 糖尿病: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,可能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,影响汗腺功能,导致异常出汗(如上半身出汗多,下半身少)。
药物副作用
很多药物的副作用中都包括出汗或盗汗。
- 退烧药:如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、布洛芬等,通过降低体温来退烧,这个过程会大量出汗。
- 抗抑郁药:特别是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,如帕罗西汀、舍曲林等,是导致盗汗的常见药物。
- 激素类药物:如类固醇(泼尼松等)。
- 降糖药:如胰岛素、磺脲类药物,可能引起低血糖,而低血糖会引发出汗、心慌、颤抖等症状。
- 某些止痛药和降压药。
其他健康状况
-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:长期精神紧张、焦虑、压力大,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,影响出汗调节。
- 低血糖症:夜间血糖过低时,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来提升血糖,这会引发出汗、心慌、噩梦等症状。
- 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:一种罕见的血液病,会在夜间睡眠后出现血红蛋白尿(尿液呈酱油色),并伴有盗汗和腹痛。
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
这类原因相对简单,也最容易被忽略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睡眠环境过热:卧室温度太高、盖的被子太厚、穿得太多。
- 床上用品材质:不透气的床单、被套(如化纤材质)会导致热量积聚。
- 睡前饮食:睡前吃辛辣、油腻的食物,或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(咖啡、浓茶)、酒精。
- 剧烈运动:睡前进行剧烈运动,身体核心温度尚未完全下降就入睡。
- 戒烟:戒烟过程中,由于身体新陈代谢的改变,也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盗汗现象。
何时应该去看医生?
虽然盗汗不一定意味着得了重病,但如果出现以下“警示信号”,建议您及时就医检查:
- 盗汗严重且持续:每晚都发生,并且汗水能浸透睡衣和床单,甚至需要更换。
- 伴有“警示症状”:
- 不明原因的体重显著下降(一个月内下降超过5%)。
- 持续发烧,尤其是低热(体温在37.3℃ - 38℃之间)。
- 夜间严重的咳嗽或呼吸困难。
- 持续、全身性的瘙痒。
- 极度疲劳,休息后也无法缓解。
- 特定人群:
- 老年人。
- 有癌症或结核病史的人。
- 有免疫系统问题的人(如HIV感染者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)。
医生可能会做什么?
- 详细问诊:医生会询问您的病史、用药史、生活习惯、盗汗的具体情况(频率、严重程度、伴随症状等)。
- 体格检查:测量体温、检查淋巴结是否肿大、听诊心肺等。
- 辅助检查:根据初步判断,可能会建议您做一些检查,
-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:检查是否有感染或炎症。
- 血沉:非特异性指标,结核、肿瘤、自身免疫病都可能升高。
- 结核菌素试验或T-SPOT:筛查结核感染。
- 甲状腺功能:抽血检查TSH、T3、T4。
- 肿瘤标志物:筛查相关癌症。
- 胸部X光或CT:查看肺部是否有结核、肿瘤等问题。
- HIV检测:在获得您同意后进行。
在家可以尝试的缓解方法
在排除严重疾病的前提下,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:
- 调整睡眠环境:保持卧室凉爽、通风,使用吸湿排汗的纯棉床品。
- 选择合适的睡衣:穿宽松、轻便、吸汗的纯棉睡衣。
- 注意饮食:睡前避免辛辣食物、酒精和咖啡因。
- 放松身心:睡前进行冥想、深呼吸、温水泡脚等放松活动。
- 规律运动:规律的运动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,但避免在睡前3小时内剧烈运动。
- 记录日志:简单记录下每天盗汗发生的时间、严重程度和可能的诱因,有助于您自己和医生分析问题。
夜里盗汗的原因非常复杂,从简单的环境问题到严重的疾病都可能引起,如果您的盗汗是偶尔发生且不严重,可以先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,但如果症状持续、严重,或伴有上述任何“警示信号”,请务必及时就医,查明根本原因,以便得到正确的治疗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暂无评论,1人围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