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基石:医学营养治疗
这是医院减肥的最核心、最基础的环节,绝非简单的“少吃”或“节食”。
-
个性化营养评估: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- 医生或营养师会通过测量身高、体重、体脂率、肌肉量、基础代谢率等,全面评估你的身体状况。
- 会了解你的饮食习惯、食物偏好、过敏史、生活方式等。
-
制定个性化食谱:
- 低热量平衡膳食:在保证基础代谢所需热量的前提下,创造一个“能量负平衡”(消耗 > 摄入),但不会极端到让你感到饥饿或营养不良。
- 宏量营养素精准配比:精确计算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脂肪的比例,通常会增加蛋白质的比例,以增加饱腹感、保护肌肉流失。
- 优质食物选择:强调选择低升糖指数(GI)的碳水化合物、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、优质不饱和脂肪,并严格控制添加糖和反式脂肪。
- 行为指导:教你如何阅读食品标签、如何进行食物分量控制、如何规划一日三餐等,培养长期健康的饮食习惯。
重要辅助:运动处方
运动与饮食相结合,才能达到最佳的减脂和塑形效果,并防止体重反弹。
- 安全性评估:特别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并发症的患者,医生会建议进行运动负荷测试,确保运动安全。
- 个性化运动方案:
- 有氧运动: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目的是消耗热量、提升心肺功能,通常会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。
- 抗阻训练:如举重、弹力带训练、自重深蹲等,目的是增加肌肉量,提高基础代谢率,让身体变成“易瘦体质”。
- 循序渐进:方案会从低强度、短时间开始,根据你的体能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强度和时长,避免运动损伤。
医学干预手段(针对特定人群)
当生活方式干预(饮食+运动)效果不佳,或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时,医生会考虑使用医学手段。
-
药物治疗: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- 适用人群:BMI ≥ 28,且至少有一种肥胖相关并发症;或 BMI ≥ 30,无论是否有并发症。
- 常用药物:
- GLP-1受体激动剂(如司美格鲁肽、利拉鲁肽):是目前最主流的减肥药物,它能作用于大脑中枢,抑制食欲,延缓胃排空,从而减少进食,在降糖的同时,有显著的减重效果。
- 其他减肥药:还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食欲抑制剂,或减少脂肪吸收的药物等。所有药物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不可自行购买服用。
-
减重代谢手术:
- 适用人群:这是针对重度肥胖患者的终极手段,通常指BMI ≥ 40,或BMI ≥ 35且伴有严重肥胖并发症的患者。
- 常见术式:
- 袖状胃切除术:切除大部分胃,留下一个“袖子”形状的胃,限制食量,并可能影响饥饿素的分泌。
- 胃旁路术:既限制食量,又减少营养的吸收,减重效果最强,但创伤和风险也相对较大。
- 手术效果:减重效果显著,且能长期缓解甚至治愈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,但手术存在风险,且术后需要终身进行营养补充和生活方式管理。
行为与心理支持
减肥不仅是身体上的改变,更是心理上的挑战。
- 心理咨询:帮助患者识别导致肥胖的深层心理原因,如情绪性进食、压力、暴食症等。
- 行为疗法:设定现实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,记录饮食和运动日记,学习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,建立健康的奖惩机制。
- 支持小组:与其他减重者交流经验,互相鼓励,增加坚持的动力。
中医特色治疗(部分医院提供)
一些中西医结合的医院会提供中医辅助治疗,作为整体方案的一部分。
- 针灸:通过刺激特定穴位(如耳穴、体穴)来调节神经系统,抑制食欲,促进新陈代谢。
- 推拿按摩:可以帮助疏通经络,促进血液循环,辅助局部脂肪的消耗和消除水肿。
- 中药调理:根据个人体质(如痰湿、气虚等),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,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机能,帮助减重。
医院减肥的优势
- 科学性:基于循证医学,所有方法都有科学依据。
- 安全性:由专业医生团队全程监控,确保过程安全,尤其适合有基础病的人群。
- 系统性:多学科协作,从饮食、运动、药物、心理等多个维度综合干预。
- 个性化:方案是为“你”量身定制的,而非千篇一律。
- 针对性强:不仅能减重,更能有效管理和治疗肥胖相关的并发症。
建议:如果你正受肥胖困扰,尤其是伴有健康问题,最有效、最安全的方式是前往医院的“内分泌科”、“营养科”或专门的“肥胖专病/减重门诊”进行咨询,医生会为你进行全面评估,并制定最适合你的综合减重方案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暂无评论,1人围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