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创始人“恒美姐”(王恒)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立案侦查
这起事件是“珍恒美”品牌从“网红励志典范”跌落为“涉嫌犯罪”的核心转折点,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事件时间线与关键节点
-
品牌崛起期(2025年 - 2025年初)
- 背景:“珍恒美”是一个主打“轻医美”和“皮肤管理”的连锁品牌,由创始人王恒(网名“恒美姐”)创立。
- 人设打造:王恒通过短视频平台(如抖音、小红书)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女性企业家形象,她讲述自己如何从负债、离婚的困境中白手起家,创立品牌,实现了财富自由,这种“大女主逆袭”的故事极具感染力,吸引了大量粉丝。
- 商业模式:品牌发展迅速,在全国开设了大量线下门店,并利用其网红流量,通过线上引流、线下服务的方式经营。
-
危机爆发期(2025年5月)
- “跑路”传闻:2025年5月初,网络上开始流传“珍恒美创始人恒美姐跑路”、“门店关闭、员工失联”的消息。
- 大量维权:随后,大量员工、消费者、以及最重要的——品牌加盟商——开始公开维权。
- 加盟商维权:这是维权的主体,据众多加盟商反映,他们向“珍恒美”总部支付了高额的加盟费(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),总部承诺提供品牌授权、技术培训、供应链支持和持续的运营指导,开业后,总部承诺的很多服务并未兑现,导致加盟商经营困难,血本无归。
- 消费者维权:部分消费者预存了高额的美容卡,但在门店关闭后无法退款。
- 员工维权:员工被拖欠工资,面临失业。
-
官方确认与立案(2025年5月下旬)
- 警方通报:2025年5月27日,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发布官方通报,正式确认了此事。
- 通报要点:
- 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已对王恒(女,珍恒美品牌创始人)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。
- 王恒本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- 警方呼吁相关受损人员(特别是加盟商和投资者)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登记,以便后续开展侦查和追赃挽损工作。
事件核心问题分析
这起事件不仅仅是简单的企业经营不善,而是涉嫌严重的刑事犯罪,核心问题在于其“加盟模式”可能已经异化为“非法集资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
合法加盟 vs.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:
- 合法加盟:品牌方提供品牌、技术、管理等,加盟商支付加盟费,自负盈亏,这是一种商业合作。
-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:根据中国法律,需同时满足四个条件:非法性、公开性、利诱性、社会性,即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,向社会公众(不特定对象)吸收资金,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。
-
珍恒美模式的争议点:
- 高额加盟费:收取远超正常服务价值的加盟费。
- 承诺“稳赚不赔”:在招商过程中,品牌方可能会夸大市场前景,承诺高额的投资回报率,吸引加盟商。
- 后续服务缺失:收取费用后,未能提供承诺的供应链、培训、引流等支持,导致加盟商的经营陷入困境。
- 资金去向成谜:收取的巨额加盟费并未完全用于品牌建设和支持加盟商,而是可能被用于创始人个人挥霍、维持公司高运营成本,甚至进行“庞氏骗局”式的扩张(用新加盟商的钱去填补旧加盟商的窟窿)。
这种模式,已经超出了普通加盟的范畴,更接近于利用“加盟”的名义,向不特定的大众(加盟商)吸收资金并承诺回报,完全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特征。
事件影响与后续发展
- 品牌声誉彻底崩塌:“珍恒美”从一个励志品牌,变成了一个涉嫌犯罪的负面典型,其品牌价值已归零。
- 加盟商损失惨重:成百上千的加盟商面临血本无归、债务缠身的困境,许多人倾家荡产,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。
- 行业信任危机:事件对整个“轻医美”和“加盟连锁”行业造成了冲击,引发了公众对网红品牌招商模式的普遍质疑和警惕。
- 法律程序启动:警方已立案,案件正在侦办中,后续的关键在于:
- 追赃挽损:警方能否追回被转移、挥霍的资金,最大限度为受损者挽回损失。
- 司法审判:案件将进入司法程序,王恒等人的法律责任将得到最终审判。
“珍恒美”的最新事件,是一起由创始人个人行为、不当商业模式和监管缺失共同导致的严重社会事件,它揭示了网红经济下,一些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流量优势,将商业合作包装成“投资机会”,最终演变为金融犯罪的巨大风险,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,后续的追赃和审判结果将是所有关注者,特别是受损的加盟商们最为关心的焦点。

暂无评论,2人围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