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阶段:拔牙后24小时内(凝血关键期)
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保护血凝块,防止“干槽症”(Dry Socket),这是拔牙后最需要避免的并发症。
强烈推荐的食物(首选):
这些食物通常呈糊状或半流质,无需咀嚼,温度接近体温或偏凉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
冷流质/冰品:
- 冰牛奶、冰淇淋、酸奶: 冰凉的食物可以收缩血管,帮助止血,并能舒缓伤口,但要注意选择无果粒、无坚果的纯味冰淇淋。
- 冷豆浆、米糊: 提供营养,易于吞咽。
-
温凉流质/半流质:
- 温凉的凉白开、矿泉水: 最安全的选择,可以补充水分。
- 浓汤: 如过滤掉所有固体颗粒的鸡汤、鱼汤、蔬菜汤,喝之前确保是温的,不要烫。
- 粥: 煮得非常烂的白粥、小米粥,可以不加任何固体配料,如肉末、菜叶。
- 蒸蛋羹: 嫩滑的鸡蛋羹是极佳选择,富含蛋白质。
- 土豆泥、南瓜泥: 细腻绵软,用勺子刮着吃,避免触碰伤口。
需要避免的食物(24小时内):
- 热的食物和饮品: 热食会溶解血凝块,导致出血,温度过高的食物也会刺激伤口。
- 硬的、脆的、需要咀嚼的食物: 如坚果、薯片、饼干、硬糖等,咀嚼时会摩擦伤口,导致血凝块脱落。
- 辛辣、刺激性食物: 如辣椒、芥末等,会刺激伤口,引起疼痛和不适。
- 酸性食物: 如柠檬、醋、碳酸饮料等,会刺激伤口,影响愈合。
- 酒精: 会影响凝血功能,并可能与药物发生反应。
- 吸烟: 吸烟时产生的负压会直接“吸”走血凝块,是导致干槽症的主要原因之一,强烈建议拔牙后24小时内不要吸烟。
第二阶段:拔牙后2-7天(伤口愈合期)
这个阶段,伤口初步愈合,可以开始逐渐恢复正常饮食,但仍需小心。
可以逐渐尝试的食物:
-
软烂的主食: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- 烂面条、馄饨、小云吞: 煮得软烂一些,不要咀嚼太用力。
- 软米饭、发糕、馒头泡汤: 避免吃硬米饭或需要用力咀嚼的米饭。
- 煮得很软的通心粉、意面。
-
蛋白质来源:
- 鱼肉(无刺)、鸡肉、鱼肉泥: 去骨去刺,撕成细丝或压成泥。
- 豆腐、豆花: 口感软嫩,富含植物蛋白。
- 蒸得软烂的鸡蛋、肉末。
-
蔬菜:
- 煮得软烂的冬瓜、南瓜、胡萝卜等根茎类蔬菜。
- 可以将蔬菜打成泥,混在粥或汤里。
仍然需要避免的食物:
- 任何需要用力咀嚼的食物: 如牛排、排骨、大块的肉、坚果、硬糖等。
- 粘性大的食物: 如年糕、糯米团、软糖等,容易粘在伤口或缝隙里,难以清洁。
- 辛辣、油炸、坚硬的食物: 依然会刺激伤口。
- 用吸管喝水/喝汤: 吸吮动作会产生负压,同样有导致血凝块脱落的风险。
第三阶段:拔牙1周后(基本恢复期)
通常情况下,拔牙后的7-10天,伤口已经基本愈合,牙龈也开始长平,这时,你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。
- 可以开始吃: 几乎所有正常的食物,但建议在拔牙侧的对面进行咀嚼,以减少对伤口区域的压力。
- 仍需注意: 如果感觉伤口还有轻微的敏感或不适,继续避免用这一侧咀嚼过于坚硬的食物。
拔牙后饮食黄金法则
- 温度要温凉: 避免过热,冷食有助于止血和消肿。
- 质地要软烂: 粥、泥、羹、汤是好朋友,硬、脆、韧的食物是敌人。
- 咀嚼要小心: 尽量用未拔牙的一侧咀嚼,避免触碰伤口。
- 口味要清淡: 少盐、少糖、少油、无辛辣。
- 动作要轻柔: 喝水不要用吸管,漱口要轻柔(24小时内通常不建议漱口,之后可用温盐水轻轻含漱)。
- 营养要均衡: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(肉、蛋、奶、豆制品)和维生素C(水果,但避免直接吃果肉,可喝果汁)的食物,有助于伤口愈合。
遵循以上建议,你的拔牙伤口会恢复得更快、更好!如果出现剧烈疼痛、肿胀加剧或持续出血等情况,请及时联系你的牙医,祝您早日康复!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暂无评论,2人围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