枸杞根,在传统中医药中通常被称为地骨皮,是茄科植物枸杞(Lycium chinense)或宁夏枸杞(Lycium barbarum)的干燥根皮,它是一味非常经典的中药材,其性味甘、寒,归肺、肝、肾经,它的功效主要集中在清热、凉血、退蒸、泻火、止咳等方面。
下面我们从几个核心方面来详细阐述它的功效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枸杞根(地骨皮)的主要功效
清热降火,除蒸退热
这是地骨皮最核心、最广为人知的功效,这里的“蒸”指的是中医里描述的“骨蒸潮热”,也就是身体内部(特别是骨骼深处)感觉一阵一阵地发热,常伴有盗汗、五心烦热(手心、脚心、心口发热)等症状,常见于结核病、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更年期综合征等。
- 作用机理:地骨皮能清泄肺热、肾热,特别是能深入阴分,清除虚火,对于因阴虚火旺引起的低热不退有很好的效果。
- 适用症状:
- 肺热咳嗽:肺热炽盛导致的咳嗽、气喘、痰黄稠。
- 阴虚发热:午后或夜间发热,手心脚心发热,盗汗,口干咽燥。
- 小儿疳积发热:小儿因消化不良、营养不良引起的午后潮热、肚腹胀大、毛发干枯等。
凉血止血
地骨皮性寒入血分,能清热凉血,对于血热妄行导致的出血症有治疗作用。
- 适用症状:
- 血热吐血、衄血:因血热上涌导致的咳血、流鼻血。
- 尿血、崩漏:因血热下注导致的尿中带血、非经期子宫出血。
清泻肺热,止咳平喘
地骨皮能清泻肺中郁热,使肺气得以宣发肃降,从而缓解咳嗽气喘。
- 适用症状:
- 肺热咳喘:咳嗽剧烈,痰黄黏稠,不易咳出,常伴有口渴、咽痛、发热等。
- 对于肺结核(中医称“肺痨”)引起的咳嗽、咳血、潮热盗汗,地骨皮是常用药,常与银柴胡、鳖甲、秦艽等配伍使用(如秦艽鳖甲散)。
生津止渴
地骨皮能清除体内虚火,同时能生津液,缓解因阴虚火旺导致的口干舌燥、烦渴多饮的症状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适用症状:
- 消渴病(类似现代糖尿病):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,地骨皮可以帮助清热滋阴,缓解口渴。
- 热病后期津伤口渴:高烧过后,身体耗伤津液,感觉口干舌燥。
现代研究发现的潜在功效
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了地骨皮的一些药理作用,为其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依据:
- 降血糖:地骨皮提取物被发现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,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,对于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有一定潜力。
- 降血压:地骨皮中的某些成分有扩张血管、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,从而起到温和的降血压效果。
- 抗菌抗炎:地骨皮对多种细菌(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伤寒杆菌等)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,并能抑制炎症反应。
- 免疫调节: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。
使用注意事项(非常重要!)
地骨皮虽然功效良多,但因其性味甘、寒,属于清泄之品,因此并非人人适用,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:
- 脾胃虚寒者忌用:如果你平时容易拉肚子、肚子痛、食欲不振、怕冷,属于脾胃虚寒的体质,服用地骨皮会加重腹泻和不适。
- 外感风寒咳嗽者忌用:如果是因为受了凉(风寒)引起的咳嗽,痰是白色的、稀薄的,此时服用性寒的地骨皮,会“闭门留寇”,使寒邪更难驱散,加重病情。
- 孕妇慎用:地骨皮有清热、降血压的作用,孕妇体质特殊,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。
- 不宜长期大量服用:是药三分毒,即使是性质平和的寒凉药,长期或过量服用也可能损伤脾胃阳气,导致腹泻、消化不良等副作用。
枸杞根(地骨皮)是一味优秀的清热凉血药,尤其擅长处理“虚火”和“骨蒸潮热”这类问题,它不仅能清肺热、止咳喘,还能退虚热、止盗汗、凉血止血。
核心应用场景:阴虚发热(特别是午后潮热、夜间盗汗)、肺热咳嗽、小儿疳积热、血热出血等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使用前,强烈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中药师,通过“望闻问切”进行辨证论治,确保对症用药,以达到最佳疗效并避免不良反应,切勿自行随意服用。

暂无评论,1人围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