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袋的形成本质上是“容器”变大和“内容物”增多的过程。
我们可以把眼睛下方的区域想象成一个“小袋子”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容器:由下眼睑的皮肤、肌肉和筋膜(一层结缔组织)构成。
- 内容物:主要是脂肪(我们常说的“脂肪膨出”),还有少量血液和淋巴液。
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导致眼袋出现的几大主要原因:
生理结构与衰老(最主要、最常见的原因)
这是导致眼袋出现的最核心原因,尤其随着年龄增长,几乎不可避免。
-
眶隔松弛,脂肪膨出(容器变弱,内容物“溢出”)
- 在我们眼睛周围,有一层叫做“眶隔”的结缔组织膜,它像一道“闸门”,把眼眶内的脂肪牢牢地固定在原位。
- 随着年龄增长,皮肤、肌肉和眶隔都会逐渐失去弹性和张力,变得松弛,这道“闸门”松弛后,就无法再有力地束缚住下方的脂肪。
- 脂肪就会向前膨出,形成我们看到的“眼袋”,这在医学上称为“眶隔脂肪膨出”,是典型的“真性眼袋”。
-
皮肤、肌肉松弛(容器本身变大变薄)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- 眼睛是面部活动最频繁的部位之一,长期的眨眼、表情会加速下眼睑皮肤和眼轮匝肌的松弛。
- 松弛的皮肤和肌肉会形成多余的“褶皱”,即使脂肪没有明显膨出,也会在视觉上形成眼袋的形态,有时看起来更像是“眼睑皮肤松弛下垂”。
-
韧带支持结构松弛
- 眼眶周围还有一些韧带(如眼轮匝肌支持韧带、颧骨韧带等)像“绳索”一样,负责固定皮肤和软组织。
- 随着衰老,这些韧带也会被拉长、失去支撑力,导致整个下眼睑区域向下移位,加重眼袋的出现。
生活习惯与后天因素
这些因素会加速眼袋的形成,或者让已经形成的眼袋看起来更严重。
-
睡眠不足与疲劳
- 血液循环不畅:睡眠不足会导致眼部血液循环变差,血液中缺氧,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堆积,使血管颜色变深,形成黑眼圈,同时也会让眼部组织液滞留,加重眼袋的浮肿感。
- 肌肉紧张:疲劳会使眼部肌肉持续紧张,长期如此也会加速皮肤松弛。
-
不良饮食习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- 高盐饮食: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身体储水,引起水肿,眼部皮肤最薄,最容易显现出水肿的迹象,形成“假性眼袋”(也叫“水肿型眼袋”)。
- 睡前饮水过多:同样会增加眼部水分,导致第二天早上出现浮肿眼袋。
-
用眼过度
长时间盯着电脑、手机屏幕,会导致眼部肌肉持续紧张,影响眼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,容易造成眼部疲劳和浮肿。
-
遗传因素
很多人是天生的,如果家族中长辈有眼袋问题,那么子女出现眼袋的几率会更高,这可能是因为天生眼部结构特点,如下眼睑脂肪较多、眶隔筋膜天生薄弱等。
-
其他因素
- 过敏:过敏反应会导致眼部血管发炎、肿胀,加重眼袋和黑眼圈。
- 吸烟与饮酒:吸烟会破坏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,加速衰老;饮酒会导致身体脱水,之后又出现“反弹性水肿”,都会对眼袋产生负面影响。
- 日晒:紫外线会加速皮肤老化,破坏胶原蛋白和弹性,使皮肤松弛,从而加剧眼袋问题。
眼袋的类型
了解了原因后,我们可以把眼袋大致分为两类:
-
结构性眼袋(真性眼袋)
- 成因:主要是眶隔脂肪膨出和皮肤、肌肉、韧带的自然衰老松弛。
- 特点:这是永久性的,即使休息得再好也无法消除,通常在25-30岁以后开始显现,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,需要通过手术(如内切法、外切法眼袋祛除术)才能从根本上解决。
-
暂时性眼袋(假性眼袋/水肿型眼袋)
- 成因:主要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,如睡前喝水、睡眠不足、高盐饮食、哭泣、过敏等。
- 特点:是暂时的,通过改善生活方式(如保证充足睡眠、清淡饮食、冷敷等)可以得到缓解和消除,它主要是由组织液和血液的暂时性滞留造成的,脂肪本身并没有膨出。
| 原因类别 | 具体因素 | 形成机制 |
|---|---|---|
| 生理与衰老 | 年龄增长、遗传 | 眶隔松弛、脂肪膨出、皮肤肌肉韧带松弛 |
| 生活习惯 | 睡眠不足、疲劳、高盐饮食、用眼过度 | 血液循环不畅、组织液滞留、肌肉紧张 |
| 其他因素 | 过敏、吸烟饮酒、日晒 | 血管炎症、皮肤加速老化、脱水反弹 |
要预防和改善眼袋,需要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入手,同时也要认识到,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衰老导致的结构性眼袋,最终可能需要依靠医疗手段来解决。

暂无评论,1人围观